日前,多家航空公司發布通知稱,接受政府、企業包機,推出包機服務,主要是對全國各地企業推出復工包機業務,助力企業復工復產。與此同時,多地政府給予包機企業補貼,讓員工盡快返崗復工。

    “這是一個多方面的需求。”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企業、政府、航空公司、需返崗員工都有需求,通過包機服務,可以使人員點對點的輸送,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簡單、高效、安全,助力企業加快復工復產。

    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受疫情影響,航空公司退票量很大,不少航班取消,返工客流量較往年大幅放緩,航空公司業績受到較大影響。通過接受政府、企業包機服務,一方面盡可能減少疫情對航空公司帶來的損失,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機會擴大品牌影響力。同時包機有助于降低疫情影響,實現公司和社會效益最大化。

    “民用航空業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,疫情期間其各方面成本沒有太多減少,但收入大幅下降。”顧強表示,政企通過包機的方式幫助員工返崗復工,實際上是點對點的服務,減少了環節,這樣返工人員相對安全。同時,也解決了航空公司的部分需求,在疫情影響時期,是航空公司增加收入的一個途徑。

    “復工復產是保各產業經營不斷鏈,保持經濟恢復正常運行的前提,交通運輸是復工復產的先決保障之一。”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目前,由于地面交通管制等因素,影響了一些企業員工的返崗復工。政府和企業的復工包機舉措,也是充分利用空中應急運輸保障,解決遠距離的人力運輸,加快解決返崗復工問題。由于疫情影響和應急管制,目前航空客運服務受到較大沖擊,與企業及政府合作復工包機,也利于航空公司恢復常態運營。

    政企包機的動力來自哪里?顧強認為,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,如果當地企業不運轉,相關的人流、消費、服務等很難恢復,所以從整體來說,通過包機這樣一個點對點的解決方案,減少交叉感染概率,為當地經濟的盡快復蘇提供支持。從企業方面來看,受疫情影響,部分企業收入大幅減少,現金流壓力較大,企業需要加快復工減少損失。

    潘向東表示,政府、企業包機的行為是在安全和效率之間進行權衡。包機相對于其他交通方式更安全、更快捷,保障員工健康就相當于提高后續復工效率,使經濟能夠更快運轉,包機的費用可以通過盡快復工來彌補,對政府、企業、航空公司以及員工是多贏。

    對于部分地方政府對包機企業給予補貼,潘向東認為,這能夠使中小企業有更大動力去解決員工返崗障礙、推動復工進程。如果復工能加速,經濟活力逐漸恢復,地方政府也將受益。

    楊達卿表示,通過交通費用補貼等形式解決本地勞動力的返崗復工,有利于加速解決目前各類企業的用工荒問題。

    他進一步表示,人是經濟活動中的第一生產力,由于疫情下的應急管控,造成一些非疫情地區的人員也無法出行返崗,這對復工復產和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都會帶來影響。全球供應鏈體系已經讓全球經濟形成同頻共振,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,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,中國復工復產情況通過供應鏈對全球經濟的骨牌影響較為明顯。通過各種方式加緊返崗復工復產,不只是對中國經濟負責,也是對全球經濟負責。

關鍵詞: 返崗復工